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学资料
二年级数学上册P47-48
备课时光
10.11
授课时光
10.12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和几个数连加之后安排的。本节课从生活出发,从生活问题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际情景,并且其中暗示着一组组数量相同的数,能够用相同的数相加来解决。相同数相加中的加数是几和几个相同的加数是认识乘法的基础,即算式表示几个几,经过几个几的桥梁作用,帮忙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材第46页的一幅主题图,呈现了小火车、小飞机等情境图。图中蕴含着许多“相同加数”的因素,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加深了印象,这就为引入乘法做了准备。例1是经过学生计算主题图中各项娱乐设施里面的人数,引出了加法计算,为引出乘法的意义做了铺垫。经过观察加法算式,使学生明白像这样的加数,加数必须相同,积累了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教材中“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能够用乘法来表示”也证明了加法是乘法的基础,渗透了乘法的含义。在学生理解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认识乘法,了解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学生亲自动手把其它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并读一读,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乘数、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3、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
教学重点
明白乘法的含义,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能够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能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明白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核心概念
符号意识 模型思想
数学思想
符号化思想 模型思想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一齐玩耍呢,让我们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游乐场。小火车、小飞机等)
那么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能根据图中信息提一些数学问题吗?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生:
1.玩小飞机的有多少人?
2.做小火车的有多少人?
3.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其他学生解答,教师板书计算
3+3+3+3+3=15(人)
6+6+6+6=24(人)
2+2+2+2+2+2+2=14(人)
师:那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师:像上头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能够用一种简便方法,也就是我们今日要研究的问题--乘法
创设情景,借助学生们喜欢的游乐设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几个几相加”是学习乘法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经过动手操作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学生对“几个几相加”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习乘法做铺垫。
环节二:探究新知
师:大家观察这几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几连加?
(这几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
师: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叫做乘法。
介绍: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做乘号,乘号的写法是“×”
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5+5+5=15
5×3=15
3×5=15
乘数乘数积
师:怎样写乘法算式呢?我们以
3+3+3+3+3=15为例
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
相同加数是3,就写在乘号的前面。
再数一数,是几个3连加?
把相同加数的个数5写在乘号的后面
3×5表示5个3连加,5个3得15,所以算式是3×5=15,读作3乘5等于15。或者也能够写成5×3=15,读作5乘3等于15。你们能把另外两个加法写成乘法算式吗?谁能够读一读?
生:6×4=24 4×6=24
2×7=14 7×2=14
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得的,同时使学生构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环节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几,能够写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订正。
2.确定对错,错的更正,为什么?
4+4+4=4×3
2+2+2+2+2=2×5
7+7+4=7×3
6+6+6+6=6×4
(相同加数,乘法计算)
第一题,让学生在习题中巩固课堂学习资料,由几个几,引出加法,再变为乘法。
第二题,强调仅有相同加数,才能够用乘法计算。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师: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生: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够用加法计算,也能够用乘法计算。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二):
教学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和“做一做”及练习题。
学情分析:
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有必须的动手操作本事,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习乘法的数学园地,必须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相同加数相加能够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热爱数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明白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一样意义,识别相同加数。教具准备:课件小棒若干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小孩们,假期的时候父亲母亲都带你们去过游乐园吧,那里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今日教师就带你们这些聪明的小孩去逛一逛。大家看那里都有什么呀?
学生可能说:小火车、过山车、摩天轮、小桌子等等。
师:①摩天轮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4+4+4+4+4=20同意吗?师:一齐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每组有4个人,一共有5组)有几个4相加?
②过山车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2+2+2+2+2+2=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2人,一共有6组)有几个2相加?
③小火车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3+3+3+3=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3人,一共有4组)有几个3相加?
好,那咱们一齐看看,他们这样列式你们同意吗?(同意)
二、探索新知
1、观察P45摆小棒的情境图
看教师那里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课件出示P45的情境图)那里正在进行趣味的拼图游戏。师: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
(雨伞,菱形,房子,树,三角形,五角星)
小明摆的是什么?摆了几把雨伞?每把雨伞用了多少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分别观察每个同学摆的图形,请同学说一说摆的是什么?摆几个?每个用几根小棒?一共用多少根?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相同加数的算式写左边,不一样加数的算式写右边)
(2)分类。
师:仔细观察左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左边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加法算式,加数都一样
师:再仔细观察右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些算式和左边的算式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加数都不相同
师:那这样看来,黑板上这些算式就能够分为两类,是哪两类?
生:
师:对!一类是加数不相同的,另一类是加数都相同的。左边每个算式加数是都相同吗?(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黑板左边的算式,感知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师:这么长的算式读时或写时方便吗?麻烦吗?(麻烦)你们想不想明白数学家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生:想)300多年前,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莱想出了用乘法计算,并一向沿用到今日。我们今日就一齐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3)认识乘法、乘号
观察黑板左边第一个算式4+4+4+4+4=20
师:在这个算式中加数是几?(板书4)有几个相同加数?(板书5)这个算是表示几个几相加?表示5个4相加能够用乘法算式5×4表示
5×45是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4是什么?相同加数
乘号
这个符号×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一样地方?
师: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加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加号,乘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什么?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乘号像什么?乘号在写的时候,先写“/”,再写“﹨”,学生书空。乘号在读的时候,我们读“乘”。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够用乘法来表示。这个算式读作:5乘4等于20表示5个4相加5个4相加还能够用乘法算式4×5表示4×5=20读作:4乘5等于20
你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吗?下头几个加法算式请你自我在练习本上改写,写完后投影展示交流
(4)摆小棒
此刻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捆小棒,你觉得用3根小棒能够摆什么图形?三角形
教师计时,看谁在规定的时光内摆的多,开始!
学生摆图形,师:摆好了吗?你摆一个图形用几根小棒?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摆了几个几?一共用了几根小棒?把加法算式写到题卡上,再改写成乘法算式,团体交流。
三、应用拓展巩固乘法
1、基础练习:
①、改写加法算式
②、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我写的算式和想法。
③、游戏教师每次拍4下,拍3次,教师一共拍了多少下?请同学写乘法算式。
④、延伸应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能够用乘法解决?
(古诗中的字数)、(药片数)、(小组人数)等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我们明白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齐能够用乘法来表示,并且写成乘法异常的简便。我们以后还会学习许多有关乘法的知识,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教师相信你们必须能运用自我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战胜每一次挑战,学到更多的知识!你们能不能做到?
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
4+4+4+4+4=205×4=20读作:5乘4等于204+1+4+1+4
4×5=20读作:4乘5等于20
2+2+2+2+2+2=12
3+3+3+3=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资料,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所以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初步感知
在准备阶段,我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景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
2、引导探究
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经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忙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构成的过程。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矛盾引出乘法,认识乘法。
这么多数加在一齐,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以3+3+3+3+3+3=18为例,6个3,10个3,20个3呢?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学生讨论,教师板书出有代表性的想法。比较算式,你们明白数学家是怎样想的?板书:6×3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可能问“×”叫什么?6从哪里来?3呢?乘号是加号斜过来的,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由这样的加法得来的,所以,科学家就把加号斜着得来的。怎样读呢?师领读6乘3,生齐读。
4、改写算式,应用比较。
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乘法意识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当进行培养。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上完这节课我才发现并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样好,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
课后我想,如果不用书上的情境图,能不能让学生直接来一个摆小棒比赛呢?如摆三角形比赛,摆小树比赛,摆正方形比赛,摆小房子比赛摆之前要明确要求,在规定时光里,比一比谁摆得图形又快又多!之后再来一个计算比赛: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自我摆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学生会说出很多个相同的数相加的情景,如3+3+3+3+3+3+3;4+4+4+4+4;5+5+5;6+6+6+6教师能够再追问一次,如果100个4相加呢?给学生一分钟的时光,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这时学生会“啊”的一声或者愁眉苦脸,这时教师还不讲乘法,问学生你为什么会“啊”?你怎样不算了呢?这时学生会说这样太麻烦,教师这时趁热打铁引入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够用乘法表示。我觉得这样做,学生会更加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乘法,乘法是怎样得来的,突破重难点会更容易一些。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三):
设计理念
本课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进而经过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引出乘法运算,在理解与运用符号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符号的简洁性、抽象性与统一性,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教学资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1-3。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资料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生成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预设的学习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资料,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本事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所以,仅有让学生获得很多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构成“乘法”的概念。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沿着“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的教学程序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经过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及区别,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观察、分类、尝试、抽象等数学活动,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中发现问题
1.生成算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列算式。
2.观察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分类中提出问题
1.算式分类:让学生将算式按照加数是否相同进行分类。
2.提出问题,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以明快而简洁的节奏点明学习任务,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经过分类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尝试中分析问题
1.尝试创造。
出示情境:怎样准确而快速地表示出“20个3相加”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谁的办法好。
学生尝试用符号以自我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2.有序展示。
预设方法一:3+3+3+......3
预设方法二:20个3相加
预设方法三:20×3
四、抽象中解决问题
1.方法比较:引导学生对生成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
2.符号统一:经过观察与比较让学生明白数学符号统一的必要性。
3.强化抽象:让写出“20×3”的学生阐述“是怎样想的”。
4.揭示课题:在解决加数相同的加法计算时,咱们能够用乘法表示。(板书课题)
5.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本课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再创造,奋力让学生经历“×”这一符号产生的过程,体验符号的意义与价值,感悟符号表达的简洁性与统一性,进而发展符号意识。
五、沟通中整体建构
1.看图写出算式。
2.看图提出问题。
3.看式想象图形。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数学模型”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
六、总结中拓展延伸
1.总结:今日这节课咱们只是初步地认识了“乘法”这个新朋友,期望小孩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和它成为亲密的好朋友。
2.延伸。
板书设计:
乘 法
6+6=12 2×6=12 2个6相加8+8+8+8=32 4×8=32 4个8相加 ??×3=60 20个3相加 20
设计思路
一、关注设计的理念,引领教学的思路。
在课标20xx年版倡导“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本课充分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首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驱动学生学习乘法的需求。而后“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供给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认识乘法的产生的必要性,进而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与应用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二、关注学生的学情,把准教学的起点。
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仅有充分研究学生认知水平,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状况,才能沟通教与学的联系,明白教师要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
1.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三种版本教材分别创设了不一样主题情境图
我们看到不一样版本教材教学情境图虽不一样,但设计意图一致: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中挖掘学习新知的动力。这就说明本课学习情境的创设应立足于这一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就如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设计贴近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为低年级的学生架设生活与乘法学习的桥梁,进而认识乘法。
2.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师认为最好的方法不必须是最好的,学生掌握了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正如课标中指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是“拍板者”。应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设学生乐于理解的教学情境,在逐步地分析、调整中帮忙其完成正确的认识。
三、 关注经验的积累,沟通数学的“形与式”。
提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最大的创新之一。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习主体经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那里所说的“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数学内涵和数学目的,体现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本课的教学中,师生一齐经历了“看图列算式”“创造算式”“看算式写算式”“看
算式想像生活情境”等数学味十足的活动,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数学模型”——“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更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同时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不断积累着各样的“经验”,有活动当时的经验,还有延时反思的经验,有学生自我摸索出的经验,也有受别 人启发得出的经验。这些经验不断地转化和建构为属于学生本人的东西,从中获得并积累可贵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关注思想的感悟,传递教学的力气。
《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认为数学课程固然应当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数学知识,可是绝不仅仅仅以教会数学知识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据此,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其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数学模型,初步感悟数学建模的思想;在解决生活问题时引导学生将加数相同的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思想。而贯穿本课始终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经过形与式的对应、比较与分类,“以形助数”!让学生对乘法学习到达理解的目标层次。
“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够撑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语)。也许每一位数学教师对“一堂数学课对于学生的数学发展有多大的力气起多大的作用”都不应当忽视,因为,不就是这一堂又一堂的数学课汇成学生整体的数学教育的吗?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四):
教学资料: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的资料。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明白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去过游乐园吗?去游乐园干什么?今日这节课教师要求大家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逛逛游乐园。(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1)从面画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2)根据你们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3)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5)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它们的共同点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能够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1)“3+3+3+3=12”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计算,该怎样写?
(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个3、100个3又该怎样写?
(3)这道题的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结果是多少?
像这样好多个3相加求和的,还能够用“乘法”来算。我们就先来研究3+3+3+3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3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3×4=12。
(4)认识“×”号。
“×”号,它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也是一种运算符号。
(5)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
3×4=12 读作:3乘4等于12。
(6)教学“3×4=12”的意思。
“3”表示相同加数,“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2”表示相同加数的和。(4个3相加能够写成3×4=12,也能够写成4×3=12,那里都表示4个3相加。)
(7)请同学们将其余三道加法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
(8)听学生汇报,评价学生的汇报结果。
2、玩游戏。
(1)同学们喜欢用小棒摆图案吗?此刻我们就和图中小朋友们一齐摆一摆图案,比比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2)出示例子。
(3)说一说摆出了什么图案?
(4)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
A、组织学生交流(教学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B、让学生仔细观察,将板书的算式进行分类。
C、引导学生发现上头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一边加数相同,一边加数不相同)
(5)想一想:14+6=20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不能改写,仅有加数相同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因为这两个加数不相同,所以不能写成乘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2、3、4题。
3、试一试,你是最棒的。
6×3读作( ),表示( )
5×4读作( ),表示( )
2×7读作( ),表示( )
4、我最棒。
( )+( )+( )+( )+( )=( )×( )
四、课堂小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几个相同的数连加,能够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3×4=12读作:3乘4等于12。
4×3=12读作:4乘3等于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五):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明白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单。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构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明白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师:小朋友,今日教师带你们去动物乐园走一走,你们想去吗?(课件出示“动物乐园”的场景)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情景回答。
师: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数学问题吗?
生:小白兔一共有几只?公鸡共有多少只?(教师最好能引导学生说出:大树共有几棵?)
师:算式该怎样写?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2=6 3+3+3+3=12 2+1=3
师:为什么要这样算?(引导学生说出3个2、4个3)教师板书:3个2 4个3
师:说得真好,你把这个算式的意思说出来了。
2、师:动物乐园的墙角边,一些美丽的花儿开放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几朵花吗?怎样列式?(课件出示花)
引导学生横着看,根据回答板书:5+5+5=15 3个5
3+3+3+3+3=15 5个3
3、师:观察上头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比较算式,得出有的算式都是相同的加数连加,有的算式的加数是不一样的。)对啊,你们很会观察。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
二、探索新知
1、师:走进动物乐园管理员叔叔的办公室,看到了什么啊?(课件出示电脑)算算那里共有多少台电脑啊? 怎样算?(教师板书:2+2+2+2=8 4个2连加)
2、(课件出示100台电脑)师:要是有这么多电脑,我们该怎样算呢?有什么感觉?你有什么简单的算法吗?
预设:
(1) 学生直接说出“乘法”,教师表扬,然后问:乘法该怎样写呢?
(2) 如学生说不出来,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像这样好多个2相加求和的,还能够用“乘法”来算。教师说:我们就先来研究2+2+2+2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2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4×2。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指名读)
3、认识乘号
认识这个符号吗?(乘号)我们一齐来写乘号。教师带领学生书空乘号。
乘号该怎样读?(读“乘”)
4、2×4还能够写成——教师板书:4×2,指名读算式。
5、对于这个加法算式和这两道乘法算式,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如果学生没有提出疑问,教师自我问:教师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加法算式里都是2,怎样乘法算式中有一个4呢?4是怎样来的?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强调:原先4是指2的个数。
6、你能把上头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
先指名一位学生把2+2+2改成乘法算式,然后让学生在自我的本子上改写其他的加法算式。
反馈,教师板书。板书的同时提问:5×3表示什么?
师:2+1这个算式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再次强调仅有求相同加数的和的时候才能直接用乘法算。)
教师指着课件上显示的若干台电脑,问:那里这么多电脑,该怎样写乘法算式呢?
指名学生列式后,问:大家想想,是用加法算简单呢,还是用乘法算简单?(再次得出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三、 巩固拓展
1、我们之后再去动物乐园瞧一瞧,看还有谁在?你们看,那里有一群小朋友在跳绳呢。你能算出他们的人数吗?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加法算式(5+5+5+5=20)
乘法算式(4×5=20)或(5×4=20)
2、想想说说。
(1)一共有( )个2枝(课件出示钢笔图:每盒2枝,有3盒)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一共有( )个5朵(课件出示花朵图:每束5朵,有2束)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3、听听,写写。
教师说学生写算式。4个2相加;7个8相加。
反馈:有的学生可能写乘法算式,有的学生可能写加法算式。教师把两种答案都板书在黑板上,然后提问:你们喜欢哪种?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得出写乘法算式比较简单。)
4、游戏。
游戏规则:生:老狼,老狼,几点了?师:2点了。学生就要两个两个地抱在一齐。
教师指名几位学生上台做游戏,其他学生在下头喊,然后根据上头学生抱的人数写出乘法算式。
5、听到小朋友愉快的笑声,一只狐狸也出来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道聪明题,想考考我们。
你有办法将下列算式改为乘法算式吗?
2+2+2+2+1+1;3+2+4;6+3+3+3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全班交流。
四、 小结,畅谈收获
我们参观动物乐园的行程结束了,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六):
教学资料:
教科书第44~46页例1,练习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明白同数相加能够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明白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本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取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放大图,以练习九的第2题为基本资料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
师: 小朋友们节假日你们喜不喜欢跟父亲母亲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玩呀!
生:喜欢。
师:那今日你们愿不愿意跟蔡教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看看呢?
生:愿意。
师: 瞧,他们玩的多开心呀!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父亲、母亲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有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
师:你能根据你所说的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父亲、母亲坐小火车,瞧;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生1: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
生2: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3.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问题,谁能解答刚才的问题呢?
(1)算一算:(学生解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算式)
3+3+3+3=12 2+2+2+2+2+2+2=12 4+4+4+4+4=20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小朋友们,要分别算出玩各种游戏的人数,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其他方法吗?那么就请小朋友和教师一齐去寻找。
二、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此刻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我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我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能够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 3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能够用乘法计算。之后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
③把写法算式写完整: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能够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我是怎样想的。
5.小结。
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
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能够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巩固。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我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我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能够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一样形式,让学生练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习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能够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习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头两个“”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
经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明白几个相同的数连加,能够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
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了教材“游乐园”的情境导入新课,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很多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的意义。
2、在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时,学生进取投入,思维十分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只要是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3、为了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生活中要培养或引导小孩观察生活中与乘法有关的现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七):
教学资料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景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明白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经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能够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一样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资料,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资料,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本事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所以,仅有让学生经过实际操作,获得很多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构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构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经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景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活力、动力。
设计理念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明白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本事。
2、过程性目标:
经历知识构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本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经历知识构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本事。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明白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激励星。
学具准备
小棒、练习本。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日,教师带你们到公园里的游乐场去玩,好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生: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师:你是怎样明白的?
生:数的、算的。2+2+2+2+2+2=12。
师:那么,观缆车上、小火车上、都有多少人、圆桌周围共有几把椅子。(生答)
师:你不仅仅能认真观察,并且还算出了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个有心的小孩,教师十分喜欢你!请坐!
师:大家的发现可真多!“游乐园”里不仅仅欢乐多多,并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齐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我们走出公园,再去学校看看同学们在作什么?(出示:课件3)
师:教师明白你们也喜欢摆学具,一会请同学们拿出自我的学具,按学习小组摆出较难的图形,摆的时候必须要注意你们组必须要摆一样的图形,在教师规定的时光内摆,教师喊听就听。然后小组内按教师提出的问题议一议,最终由组长汇报。(出示课件4)1、摆一个图形需要几根小棒?2、你们组摆了几个?3、一共用了几根小棒?4、怎样列式?
二、下头请同学们开始摆吧!(教师画梅花)
三、学生汇报。
1、下头那组的小组长第一个告诉我们?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3、谁能把教师画的梅花,列式计算出来一共有几朵呢?
四、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师:大家开动脑筋不仅仅摆出了自我喜欢的图形,并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
下头,我们就一齐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
2、引导探究。
师:仔细观察,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加数都相同,
师:谁能吧教师画的梅花,一共有几朵,列式计算出来?
板书:3+3+3+3+3+3=18
那么,这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3,和是多少?
板书:3618
师:也就是说6个3相加的和是18
板书:6个3
3、请同桌的再说说其余这些算式,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和是多少?
(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几个几”说真简单!
师:请同学们看教师的这道算式,如果教师继续画梅花,那么算式会有很多3相加,算式就会很长,用什么方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更简单些?
生:用乘法。
师:对,此刻我们就来认识乘法。黑板上的算式,用乘法表示就是3×6=18
或6×3=18因为有6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就在3和6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3就是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数,6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先写3,再写6。
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也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资料:“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中间这个运算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读作:乘。写作X(跟读一遍)
4、师:因为乘法是加法得来的,所以乘法就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就成了乘号,写的时候,先写左斜,再写右斜。请同学们跟教师写一遍。师:这个乘号人们一向使用它。这两个算式你会读吗?谁愿意试一试?
3×6=18读作:3乘6等于18
6×3=18读作:6乘3等于18
师:读的时候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读。
谁再来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5、乘法也有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因数,得的数叫做积。
6、(出示课件6)下头教师再提出一个趣味的问题,一位同学有两只眼睛,5位同学呢?怎样列式?10位同学呢?60位同学呢?60个2相加,我们能够用乘法表示,更多个2相加我们也能够用这样的乘法表示。所以许多的相同加数连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请同学们读一遍。
7、我们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先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五、练习:
1、此刻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先的加法,请你把黑板上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我们再来看大屏幕。(课件7、秋千)
3、接下来,男女生进行一个小比赛,请看屏幕:(课件8、齿轮、剪刀)
4、下头的题目,同学们也会顺利完成的。(课件9、熊猫)
5、同学们再看小猪储蓄罐,你怎样列式。(课件10)
6、我们再来练一道(课件1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7、课件12。下头的算式能不能写成乘法的形式?为什么?
六、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这节课大家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在生活应用十分广泛,同学们能够说说你具体学习了什么?
七、板书:
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3=
乘法:3×6=18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 18读作:6乘3等于18
附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资料。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明白乘法算式的读法;最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在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我在教学中向学生供给丰富的信息资源,把教材的主题图用课件呈现出来。供给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进取思考的时光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教师提出思考题,并让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经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之后让学生在交流感受中去初步认识乘法。第二个环节教学乘法,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本事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在那里唯一不足的是,我觉得自我和学生解释的时候不够清楚,不够明白。导致个别学生还是找不出相同加数。而在练习中我体现了层次,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习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教师继续画梅花,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样样呢?”使学生
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十分麻烦。天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我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一样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理解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我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我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当然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去创立,我和学生是师生,是研究的伙伴,更是朋友。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很民主,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这一点。当然,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还有许多不足,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其实我觉得教案是固定的,但教无定法,自我应当在教学之前将知识装在心里将学生装在心里,了解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能够以一当十,事倍功半。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八):
教学资料: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明白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会读写乘法算式,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一样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准备
让学生看投影图,听录音,解答以下三道题:
1、在这次”手拉手献爱心”捐款活动中。第一小组的倩文捐2元,青青捐2元,苏晴捐2元,请算出她们三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2、第二小组有4个人,每人都是捐3元,清算出这4个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3、第三小组有6个人,每人都是捐5元。请算出这6个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学生列式解答,团体订正。
二、引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有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一步就能够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三、新课教学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景,让学生说说你想学什么?
(二)教学例1
1、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1)请同学们和教师一齐摆红花,每次摆2朵,摆3次。
(2)让学生看图,说说是怎样摆的?摆了几个2朵?(师板书:3个2)
(3)要求一共有几朵红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4)让学生观察这题的三个加数有什么特点?有几个相同加数相加?从而引出还能够用乘法算。
(5)认识乘号,教学乘号的写法。
引导学生与拼音字母“X”比,然后书写一遍。
(6)指导写乘法算式。
写乘法算式时,先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先写相同加数2,再写“x”。
再数有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有3个2相加),在乘号后面写3。强调:这个"3"是怎样来的?
(7)指导读乘法算式,并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2X3",表示什么?)
2、学生自我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请同学们听教师讲要求,独立摆方块,每排摆3个,摆4排。(师巡视)
(1)看图说说怎样摆?摆了几个3?(师板书:4个3)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个方块,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3)这道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吗?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试着写,并按学习小组交流你是怎样写的?
(4)师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
3、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师出示一组圆形图,让学生认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4、指导看书第109~110页,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表示什么?并把课本Pll0填空完整。
5、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三个加法算式,找出共同的特点,比一比,哪一种算法简便,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的含义。
6、阅书,齐读乘法含义。
7、用学到的乘法知识,来解决新课前的三道复习题。
四、巩固练习
1、课本第110页"做一做"第1题。
2、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3 3×2
3、根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2×5 5×2
4、说一说下头两个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做“找朋友”游戏。
4×3 3×4
五、课堂总结。
1、经过这节课学习,你明白哪些知识。
2、学到哪些方法?
3、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齐探讨解决。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九):
教学资料:
教科书第2-4页,相同加数连加。
教学目标:
1、经过观看魔术,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经过感受生活中的同数求和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解决问题的本事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从不一样的角度进行观察列出的加法算式不一样。
教具准备:
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提出问题。
由“看魔术”的话题引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出示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1、仔细观察第一页情境图,同桌相互说说图意。
2、小组讨论完成下头的资料:
(1)魔术师变花,变了( )次,每次变( )朵;有( )个鱼缸,每个鱼缸里有( )条鱼;空中挂了( )串灯笼,每串有( )个;有( )盏聚光灯,每盏有( )个灯泡。
(2)你能根据以上信息提出哪些问题?小组相互说说。
(3)根据以上问题,请你在下头列式计算:
①一共变了多少朵花?
②4个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③空中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④4盏聚光灯中一共有多少个灯泡?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及时板书。
第一题: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条)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样写算式? 学生尝试动手写算式: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样样? 生:很麻烦。
师:怎样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大家真爱学习。这个资料我们在下节课里学习。
三、巩固练习。
1、尝试练习:
一个人一只手有5个指头,你和你的同桌两个人一共有多少个指头?
2、达标练习:
(1)一个同学有5支铅笔,你和你们组4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2)自主练习1: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下棋?学生观察图意,独立列出算式,然后讲一讲,团体订正。
(3)自主练习2: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练习时,同桌合作,变换学具的个数反复进行。经过练习,不仅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几个几连加运算的基础,还能让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进行观察所列出的加法算式不一样。
3、自主练习:
第3题:数一数,算一算。练习时,引导学生独立地观察情境图,弄清图意后独立解答。
第4题供给的是从不一样角度观察能够列出不一样加法算式的题目。练习时能够引导学生独立地观察情景图,弄清图意后独立解答。
第5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交流有关洗照片的生活常识,明白通常镜头中有几个人就洗几张照片,然后独立解决。
第6题是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在学生独立涂色后,充分地交流。学生找出的规律不必须是每次都加3,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相同加数连加
2+2+2=6 3个2相加
3+3+3+3+3=15 5个3相加
4+4+4+4=16 4个4相加
加数相同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经过动手操作,帮忙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3.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本事,并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属于初级阶段,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所以,要给学生供给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还要让学生经过实际操作,获得很多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经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异常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师还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动手操作的环节,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乘法的意义。
突破方法: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等学习活动中领悟。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式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①(出示主题图1)
一天,白兔和鸡一齐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白兔是几只几只在一齐的?鸡呢?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齐的,鸡是3只3只在一齐的。)
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③谁能用算式表示白兔一共有几只?
2+2+2=6(只)
那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
④谁能用算式表示鸡一共有多少只?
3+3+3+3=12(只),
那里又有几个3相加,得多少?(板书:4个3相加得12)
⑤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
(同组小朋友先思考,再互相讨论)
加数都相同。
(2)试一试
一次摆2根小棒,摆5次。
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
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得多少?(思考,学生回答)
2+2+2+2+2=10
5个2相加得10。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乘法
①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主题图2)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
你是怎样明白的?
4个2相加。
2+2+2+2=8
②如果再加入有4张桌子呢?8张桌子呢?
请学生先思考,小组讨论,再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
③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样样?
学生可能会说算式太长了,很麻烦。
说明: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学吗?
(2)感知乘法。
①像4个2相加,还能够用乘法算。
写作4×2=8或2×4=8
②介绍乘号、乘数、积的名称
(板书4×2=8或2×4=8并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
③算式的读法
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
(3)反思乘法的意义
思考:
①4个2相加中“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表示相同的加数。
“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②4个2相加,是怎样样用乘法算的?
4×2和2×4
③在那里,4×2和2×4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4个2相加。
(4)试一试
出示小鸡图。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列式。
5个4相加。
加法算式:4+4+4+4+4=20(只)
乘法算式:4×5=20(只)??或5×4=20(只)
(5)回顾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知识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从图中你能明白些什么?
你能用图在括号里填上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学生填写,再团体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一齐来玩一个摆圆片的游戏,按要下头求摆。
每堆摆3个,摆4堆。
学生摆完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每堆摆4个,摆3堆。
学生摆完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团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同桌互相读和说;每小组代表相互读和说。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团体讲评。
四、课堂小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收获?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十一):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经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本事。
2.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过程中,逐步对乘法有初步的认识,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经过学生熟悉喜欢的情境和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
帮忙学生经过观察概括出每道题是几个几相加,并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列式。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玩吗?此刻教师就带大家去游乐场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朋友在玩哪些游乐项目?
生:有玩小飞机的,有玩小火车的,还有玩过山车的……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体会加法含义。
师:从小朋友的脸上能够看出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咱们先来看看小飞机里有多少人?
出示:
师:怎样算出来的?谁来列算式?
生:3+3+3+3+3=15
师:我们之后来看看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式呢?
生:6+6+6+6=24
师:我们最之后看看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来列式呢?
生:2+2+2+2+2+2+2=14
2.认识“相同加数”和“几个几”。
出示: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师:请你观察上头的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小结:在一个加法算式中,如果每个加数都相同,我们就称这些加数为“相同加数”。这些算式就是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师:说说每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是在求几个几相加?
3+3+3+3+3=155个3相加
6+6+6+6=244个6相加
2+2+2+2+2+2+2=147个2相加
3.理解乘法的含义。
师:刚才写了这么多个2,算式很长,写起来比较麻烦,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们今日学习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乘法。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能够用乘法表示。
师:2+2+2+2+2+2+2=14表示7个2相加等于14,也能够写成:
2×7=14或7×2=14
师:这是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它叫乘号,读作:乘。
这两个乘法算式读作:2乘7等于14。7乘2等于14。
小结: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能够用乘法计算。列乘法算式时,先看相同加数是几,再数有几个相同加数,然后把这两个数相乘。
出示:3+3+3+3+3=15
6+6+6+6=24
师:请把这两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三)拓展延伸
1.师:今日咱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运算“乘法”,认识了“乘号”,咱们就来看看“乘号的由来”。
2.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十二):
教学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理解乘法的含义,明白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本事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本事,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欢乐谷”!想去看一看吗?今日教师就带你们去“欢乐谷”的游乐场看一看。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展示教材主题图)请仔细观察,谁来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踊跃交流。
师: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自由提问题。
师: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4+4+4+4+4=20(人) 5个4
2+2+2+2+2+2=12(人) 6个2
3+3+3+3=12(人) 4个3
(把)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引导学生说出5个4,6个2,4个3)
教师板书:5个4 6个2 4个3
师: 大家的发现可真多!你们都是聪明的小孩。“欢乐谷”里不仅仅欢乐多多,并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齐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的游乐场的生活情景,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生活。]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实践探究:初步感知乘法
师:首先,我们来到了“欢乐谷”的第一站──“拼图吧”,那里正在进行趣味的拼图游戏。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各摆了多少个?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
生看图交流,师随机板书算式:3+3+3+3+3+3=18(根)
10+10+10=30(根)
5+5+5+5=20(根)
师:你能像他们一样摆出几个自我喜欢的图形来吗?让我们一齐来试试。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图形?一共摆了几个?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师:你们摆一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
学生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观察比较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几个加数都相同。
2、构成表象:
师: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类似的算式。
师:教师那里有20个2相加,你能说出加法算式吗?
师: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你有简捷的算法吗?(学生小组讨论)
3、抽象概括乘法:
师:像这样2+2+2+2……+2的加法还能够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表示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比如:3+3+3+3+3+3=18,6个3相加,能够在相同加数3和相同加数的个数6中间写上乘号
(师边说边板书算式:3×6)
师:“×”叫乘号,读作“乘”。(齐读两遍)
指导写乘号:“+”变斜就是乘号。
乘法是加法改写的,所以“+”一歪就变乘号。
(指导学生书空)
4、教学乘法的读写:
师:像3+3+3+3+3+3=18用乘法表示是3×6=18 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指名读算式,再让学生齐读算式。
师:黑板上另外两道加法算式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写后读两遍再交流订正,师板书:3×10=30或10×3=30
4×5=20或5×4=20
5、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乘法:
师: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发现)
师: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能够用加法计算,也能够用乘法表示,这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乘法”。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个体在思维方式和水平上存在差异,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一样,所以教学中让学生在真正“做”的活动中诠释乘法意义,过程简单明了,操作指向明确,学生能够感知乘法意义,同时也建立起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三、拓展练习:
1、师:再回到游乐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学生提问题,并列算式。
2、给小动物找朋友(读算式,说意义)
4+4+4 4个8相加
8+8+8+8 3个4相加
3、独立完成P46“做一做”,练习九第1、2、3题((独立完成,团体订正。)
4、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试着跟同学们说一说。
5、课后延展:
回家后,观察一下家中的物品,看哪些能够用乘法解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对父亲母亲好好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一样的人用不一样的方法理解数学,并更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3=18 6个3
乘法:3×6=18 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课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资料。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并且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资料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靠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所以,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1.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认识事物的特殊途径和方法。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为学生供给了充分的自主探索、进取思考的时光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所以课堂伊始,我就经过和学生的谈话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带入自我所熟知的生活世界,利用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游乐园、拼图活动之中,使学生经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在指导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极力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知识的空间,经过比较分析加数相同和不一样的加法算式,紧紧围绕“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这个中心,创设不一样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突破了难点,同时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敏锐发现其中蕴含的乘法。整个教学,为学生构建了进取参与的平台,注重了数学学习的自主性。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经过主动观察、探索、讨论与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在看、找、想、说、练的数学活动中,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以动引思,以思促学,在“尝试解决中学,在合作探究中悟”,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学习的自主性。
3.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
新课标指出:“学习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的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节课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我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运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始主题图的交流中,我只是感性地让学生体会,并没有明确地说出“几个几”,这为学生在后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应当在交流主题图的这个环节中很明确地解读“几个几”,那么学生在接下来的探究中对于乘法的含义就会困难小得多。
2、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当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我经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我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教材,大胆尝试,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十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乘号,理解乘法的含义,明白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使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本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36根小棒,挂图,卡片;学生准备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操作演示,强化感知
1.摆小棒(小黑板出示)。准备题:用摆一摆。
①每堆2根,摆6堆,有6个2根。
②每堆3根,摆4堆,有个3根。
③每堆4根,摆3堆,有个4根。
(1)师生一齐摆小棒。先摆1个2根,领学生说"1个2"。
再摆1个2根,提问:此刻有几个2?
教师边说大家一齐摆完6堆。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演示:
提问:你摆了几堆小棒,每堆几根?
教师指着黑板带领大家数小棒:1个2,2个2……6个2。
提问:我们都摆了几个2根?
请小朋友看着自我摆的小棒数一数,再一齐数一数。
(2)指导学生摆小棒:每堆3根,摆4堆。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
提问:你摆了几堆小棒,每堆几根?
教师指着小棒让大家数:1个3,2个3,3个3,4个3。
提问:你刚刚摆了几个3根?
(3)学生独立摆小棒:每堆4根,摆3堆?
学生口答,教师演示:
学生指着小棒齐数:1个4,2个4,3个4。
2.指导学生自我看书。
请小朋友把书打开,看第12页的准备题,读一读,再指着小棒数一数,并且在括号里填数。
校对后再读一读。
3.数一数。
教师在黑板上板演:5,5,5,5。
提问:黑板上有数几?有几个?
齐数:1个5,2个5,3个5,4个5。
二、借助直观,理解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手里拿着什么?这束花有几朵?有几个3?
教师边贴边让学生数:1个3朵,2个3朵,3个3朵,4个3朵。
提问:我们一共贴了几束花?每束花都有几朵?有几个3?
再让学生数:1个3,2个3,3个3,4个3。
要求一共有几朵花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3+3+3=12。
提问:这个算式表示几个3相加?
板书:4个3相加。
4个3相加我们能够写成3+3+3+3,如果100个3,1000个3相加,我们也这样写你觉得怎样呢?那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计算几个几相加的简便方法一一乘法。
出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4个3相加也能够用乘法计算:(同时板书)
3×4=12
像3×4这样的算式就叫做乘法算式,齐说"乘法"3×4表示4个3相加。"×"这是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齐读"乘号"。
完成板书:3×4=12
…
乘号
"3×4"读作3乘以4。领读,齐读,指名读。
练一练:读乘法算式。
2×35×4
提问:4个3相加,能够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哪种方法简便?
2.教学例2。
出示例2挂图。
①图上每个校上有几个山楂果?有几个枝?有几个2?
②要求一共有几个山植果,用加法怎样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2+2+2+2=10
③这个算式中加数都是几?这个算式中加数都是2,是相同的,我们就把这样的加数叫做相同加数,读"相同加数"。
④相同加数是几?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相同加数是2。
相同加数是2,就在乘号的前面写2。
有几个2相加呢?我们来数一数,1个2,2个2,3个2,4个2,5个2。
有5个2相加,我们就在乘号的后面写5。
边说边完成板书:2×5=10。
领读算式,齐读算式,指名读算式。
"2×5"表示5个2相加,齐读。
边说边完成板书:"2×5',表示5个2相加。
⑤指出:写乘法算式时,要把相同的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把几写在乘号的后面,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
"2+2+2+2+2=10"的相同加数是2,就把2写在乘号的前面,有5个2,就把5写在乘号的后面,表示5个2相加。
3.小结:
比较例1和例2,每道题都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哪种方法简便?
像求4个3相加和5个2相加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写乘法算式时,先写什么数,再写什么数?
教师强调:先要找出相同加数是几,写在乘号的前面,数一数有几个相同加数,就在乘号的后面写几。
4.指导看例1、例2,看图数一数,读一读,再填空。
三、多种练习,深化新知
1.做"想想填填"第1题。
先让小朋友说一说图意,再填写,提醒学生要先写相同加数,然后订正,对做错的同学给予帮忙。
2.口答。
出示卡片4×3、2×3、4×6,指定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表示几个几相加,说错的注意纠正。
3.做"想想填填"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团体订正。
4.做"想想填填"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其余座练,团体订正。
5.做练习四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所写的乘法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帮忙有困难的学生订正。
6.做练习四第2题。
指定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每个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在书上画一画,学生板演,然后团体订正。
7.作业。
练习四第3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十四):
教学资料
教科书第1~3页的资料,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明白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本事。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明白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情境图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3.解决问题
谁能解决这第一个问题?(1)每层楼有9扇窗户,我想问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共27扇窗户。)你是怎样明白的?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样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4.感知“几个几”
观察上头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这个算式能够说是几个几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每组有几人踢毽?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这样的100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学生列算式)
列完了吗?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简便方法?
4.揭示课题
像上头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能够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习这种方法吗?(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乘法要学习的资料还很多,今日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例1的植树情境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明白什么?
鼓励学生采用不一样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这样求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能够用连加法计算,还能够用乘法计算,用8×4或者4×8来表示。
板书:
8×4读作:8乘4
4×8读作:4乘8
想一想,8×4等于多少?4×8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叫乘号。
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更简便。
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
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观察图,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盆花?)
发现:每次摆3盆,摆了6次,所以是6个3。
加法算式就是:3+3+3+3+3+3=18(盆)
写成乘法算式怎样写?
(2)认识因数。
板书:在乘法里,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
观察上头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能够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看算式读一读,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注意经过卡片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堂活动第2题。
同桌合作,一人先说算式,另一人根据所述摆小棒,然后交换主角活动。
3.课堂活动第3题。
前面我们遇到了:100个3连加的问题,此刻你会解决了吗?怎样写比较简便?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明白了些什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十五):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明白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本事。
重、难点
明白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准备
课件
学案
导案
一、智慧总动员
(观察课件)
1、你能看图写算式吗?
①图1一共有多少梨?(2+2+2+2或4+4)
②图2一共有多少阳光?(3+3+3+3+3+3或6+6+6)
③图3一共有多少星星?(4+4+4+4+4或5+5+5+5)
2、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什么?(如:4个2相加和有2个4相加是一样的;6个3相加和3个6相加是一样的。)
3、如果我说5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你会想到哪个算式?
3、教师报算式你能算一算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如:10个5相加;20个2相加等。)
4、报100个50相加?(学生可能面露难色)
二、智慧大闯关
(一)我是智慧星
1、自学45页做一做上头的资料。
①你自学到了什么知识?(乘号、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②你还有什么疑问。
2、请将黑板上的一些连加算式改写乘乘法算式并说一说:
①他们的加数有什么特点?有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
②体会像上头一样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及“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能够用乘法计算。(A×B或B×A)
③说一说所列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智慧小能手
(课件出示)
以所摆的小伞、三角形和五角星为例进一步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基本意义。
①试着用乘法算式3×6=18或6×3=18算一算所摆的三角形用了多少小棒。
②读出所列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及:6个3相加等于18、
③用乘法算式10×3=30或3×10=10算一算所摆五角星用了多少小棒。
④在小组内说一说所列乘法算式的意义:3个10相加等于30、
教师今日带来了几幅图,请看!
板书算式
报算式,表扬写3个10,2个20等相加的。
这样写下去些到什么时候啊?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计算呢?揭示用乘法。
根据学生的自学情景引导认识乘号,学习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了解乘法的基本意义。
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算出所摆三角形和五角星用的小棒,进一步体会乘法的基本意义。
检测案
三、智慧大比拼
1、用最简便的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同学?(见课件)
2、做一做(见书的46页)
课堂小结
四、智慧大盘点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在这节课中举了几次手?在今后的学习中你准备怎样做?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十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明白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过多种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及抽象概括的本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
二、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掌握100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游乐园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用已学的加法解决问题比较麻烦时,便渴望有一种简便的方法能够代替,这时乘法便呼之欲出了。所以,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难点,由此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出示教材第46页游乐园主题图。
2.师生交流
(1)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游乐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入手,让学生自我观察、交流,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不仅仅为新课铺垫,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进取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渗透乘法的意义
(1)出示问题一: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
预设一:一个一个地数。
预设二:三个三个地数。(学生在数学书上每3个人圈一圈)
预设三:3+3+3+3+3=15
沟通:哪两种方法意思差不多?为什么?(方法二和方法三差不多,都表示5个3相加)
(4)认识相同加数。
观察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都是3)有几个这样的数相加?(5个)
2.感受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出示问题二:小火车里共有几个人?
数一数:一个一个的数,一共有多少人?
圈一圈:每节车厢6个人圈一圈,一共圈几圈?
写一写:6+6+6+6=24
说一说: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
观察刚才列出的两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是连加,加数都相同。)
3.加深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1)出示问题三: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2)用自我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
(3)学生列出算式:
(4)按要求列算式:
如果这列过山车再长些,需要10个2 相加一共有能做多少人?20个2相加呢?100个2相加呢?你有什么感受?
4.明确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明确乘法的意义: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能够用乘法表示。
(2)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认识乘号。
①7个2相加用乘法算式能够写成72=14,读作:7乘2等于14,或27=14,读作:2乘7等于14。
②小组内交流:100个2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③独立列式:用乘法算式表示前两问中的两个连加算式。
④介绍乘号的来历。(教材第51页你明白吗?)
(3)比较每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
①你喜欢哪种?为什么?(突出乘法算式的简洁,感受乘法的必要性。)
②3+3+3+3+3=15与35=15,为什么加法中没有5,而乘法算式中有5呢?
5.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问题四: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汇报板书。
(3)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从解决游乐园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入手,层层深入地展开探究,设计自主观察、小组合作、比较分析、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突出了乘法意义的本质,促使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逐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基本练习
(1)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
摆一摆,说一说,再填一填。
(2)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
先说一说,再填一填。
2.变式练习
(1)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3题。
直接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教材第50页练习九第9题。
根据几个几相加的描述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3)游乐园中哪个问题不能用乘法解决?为什么?
3.综合练习
(1)教材第51页练习九第13题
根据算式画图,都有两种画法,学生根据自我的理解画出一种即可。
(2)教材第51页练习九第14题
运用乘法与加法间的关系,计算乘法算式的得数。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层深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深化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
(四)畅谈收获,总结课题
1.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
设计意图
经过归纳总结,揭示本课的课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经过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进取情感。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十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本事
1.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经过类推和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明白乘法和加法的关系,能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能根据情境图写出乘法算式。
2.使学生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初步学会利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巩固知识。
情感与态度
在练习中体会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
采用多种方式巩固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是什么?(板书出来)你对乘法有了哪些了解呢?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关乘法的知识。
二、基本训练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 6+6+6+6= 2+2+2+2+2= 学生独立做后订正。
把能够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改写出来。 3+3+3+2= 5+5+5+5+5= 2+2+2+2= 4+4+4-4= 先自我做,同桌间说说自我的想法。
三、专项训练
1.开火车读乘法算式。 2×3 7×5 6×4 9×1 8×3 3×4 1;学生读乘法算式,注意不要把乘读作乘以。
2.43页2题。让学生看图,独立做,师巡视。学生看图独立填空,汇报自我的想法。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4个2相加5个3相加2和6相乘
4.填空:
(1)3个8相加,和是( )。
(2)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 )。
5.综合练习:
P43第3题,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十分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十八):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资料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靠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所以,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研究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设计,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再由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种连加算式,进而选择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摆小棒活动之中,并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齐你觉得计算起来怎样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天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忙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构成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我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没有对教材进入深入地研究,比较其他版本教材,择优设计教案,选择教法。
上完课,经过课堂效果,反观教材,发此刻乘法概念的引入时,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或苏教版主题图先让学生列连加算式,然后经过比较找相同点体会“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出乘法的概念。再把例1的摆小棒活动作为练习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可能更清晰明了,课堂也更效。
2、课堂的驾驭本事还有待提高。
新知探索的摆小棒活动所用的时光太长,学生摆出的图案个数比较多,浪费了时光,使课堂不够紧凑。上课的活力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课堂比较沉闷。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以前备课只是为了教课本而教,并不懂得从纵向——整套教材中理解所要上的课程的位置作用,以及从横向
上研究教材,比较各种版本教材的优缺点,择优而教。就自身来说,也做不到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用心教学。今后应当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十九):
教学目标
1.经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2.在应用乘法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的本事,。
3.感受乘法的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激发学习乘法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准确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前面课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想用前面学习的乘法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吗?今日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前面学习的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习
二、基础练习,巩固意义
补充题: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5+5=□×□
(1)生读题,独立完成。
展示:3+3+3+3=3×4,5+5=2×5。
(2)思考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第一个加法算式,每一个加数都是3,有4个这样的3,所以能够写成4×3或者3×4;第二个加法算式是2个5相加,相同加数是5,有2个,所以能够写成2×5或5×2。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1.练习一第5题。
(1)第(1)小题。
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采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样得出乘法算式的?
(2)第(2)小题。
仔细观察,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面包?采用什么方法?看第二种方法,你是怎样得出乘法算式的?
观察这两个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初步感受:两个因数,其中一个为1,另一个因数为5,最终的积是5。
(3)第(3)小题。
有多少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所以是几个几?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团体评议。
第1幅图中,是几个几相加?能够怎样列式?为什么?第2幅图中,能够填几个几呢?怎样列式呢?(4×6或6×4)为什么用乘法算式呢?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够用乘法计算。
3.完成练习一第7题
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再团体评议。
4个6相加,你用什么方法计算?和是多少?为什么能够用乘法计算?
2×3=++=+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第一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3个)所以2×3能够看成几个几相加;第二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2个)所以能够看成几个几相加。
4.练习一第8题。
仔细读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什么样的算式才是朋友?
分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小兔子3×4的朋友有哪些?一共有几个朋友?熊猫呢?……
四、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1.完成练习一第9题。
先观察这幅图。
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再团体交流:为什么这两个问题都能够用乘法来解决?
2.补充题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下头每个图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一共有几条边?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3条)。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每一个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一共有多少条边?
小组讨论,团体汇报:
(1)第一个图形有3个三角形,一共有3+3+3=9条边,因为是3个3,所以能够写成乘法算式3×3=9;
(2)第二个图形有4个三角形,包含了4个3,一共有4×3=12条边。
(3)第三个图形有5个三角形,包含了5个3,一共有3×5=15条边。
五、全课总结,概括提升
经过今日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二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的意义和简便性。
2.会读、写乘法算式。使学生熟悉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乘数和积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
3.经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本事、观察本事,并渗透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今日李教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口算,想不想挑战一下?
5+5+5= 10+10+10+10=
9+9= 3+4+6=
4+4+4+8= 6-6=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算得又对又快!
师:我们以前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今日我们要开始学习乘法。乘法和加法、减法中的一种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猜一猜,它和谁有关系呢?
师:对!它和加法有关系。乘法和加法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齐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体图:看图文,找信息。
师:同学们喜欢游乐园吗?游乐园里有很多好玩的项目!小火车、过山车、小飞机……这么多好玩的项目,里面就藏着我们今日要学习的知识。看,小飞机上的人玩得多开心,我们一齐来看看吧。
(1)小飞机
师:仔细观察,小飞机上有什么数学信息?
师:用上我们点数做标记的好习惯圈一圈、数一数。
师:小飞机上一共有几人?怎样列算式?
3+3+3+3+3=
师:这是几个3相加?(板书:5个3相加),师:为什么是5个3相加呢?你们看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都是3。)
师:这个算式等于几?口算的真快!
(2)小火车
师:小火车里的同学也玩的很高兴呢,小火车上有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找到吗?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算式?
生:6+6+6+6=24(人)
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这是几个6相加?(板书:4个6相加)
(3)过山车
师:最刺激的要数过山车了,请你给同桌说说过山车里有什么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怎样列算式?
生:2+2+2+2+2+2+2=
师:几个2相加?(板书:7个2相加)谁能帮我写一写,写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师:写7个2就感觉到麻烦了,想象一下,如果这列过山车再长一些,需要10个2相加呢?20个2?100个2?你又有什么感受?那该怎样办?
2、认识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及乘法算式的读写。
(1)明确乘法的意义
师:7个2相加写起来确实比较麻烦,在数学上有一种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还能够用乘法来表示。
像这样的7个2相加,我们还能够写成乘法算式:
7×2=14或2×7=14
师:你会读这个乘法算式吗?
(板书:7乘2等于14、2乘7等于14)
师:乘法算式里2是什么意思?可是加法算式中没有7,乘法算式中的7是哪来的?
师:说的很清楚,2表示的是相同加数,7表示的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2×7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能把剩下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乘法吗?
师:那是所有的算式都能改成乘法吗?观察一下黑板上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加数相同。
师:是的,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能够改写成乘法。
(2)介绍数学家、认识乘号
师:同学们,你明白吗?乘法算式中的这个符号叫做乘号,这个小小的乘号可是大有来历。我们一齐来听一听介绍吧。
师:乘法和加法关系密切,所以这个加号轻轻的一扭,就变成了我们今日的乘号。
师:伸出你的小手,和教师一齐来写一下吧!
三、练习巩固
1.这些口算题哪些能够变身成乘法?
5+5+5 10+10+10+10=
3+4+6= 9+9=
4+4+4+8= 6-6=
师:这个能够吗?为什么?对!加数不相同就不能变身为乘法。要想变身乘法秘诀是什么?——加数相同。
师:9+9呢?能够吗?能够,加数相同就能够,还改成什么样的乘法算式呢?9×9对吗?为什么?说的真好!9×9表示9个9相加,而那里是2个9相加,要写成2×9。真棒!学的明明白白。
2.摆小棒:让我们活动活动小手,来个摆小棒比赛,看看谁的小手最灵巧。
(1)摆出3个2、2个3
(2)摆出4×2
师:4×2既能够表示2个4,也能够表示4个2,看来1个乘法算式能够表示2种意思。
3. 昨日(10.22)二十大会议胜利闭幕。在二十大召开之前,我们学校举行了“喜迎二十大、齐摘宅礼貌果”的活动,我们摘下来的石榴里面也有今日学的知识。
4.乘法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看我们刚学的古诗,你想到的乘法算式是什么?
师: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他的乘法吗?
四、畅谈收获
师: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必须收获不少吧?谁来说说你都学到了什么?
师:收获真不少啊!今日是我们第一次学习乘法,所以叫乘法的初步认识。以后,你还会学到更多关于乘法的知识。
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迈入到一个新的运算的种子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能够说这一节课开启了乘法运算的大门。本课资料教材在编写上依托生活情境,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情境为主,经过让学生观察游乐园里游乐设施上小朋友的数量,从而感受人数增加,加数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想用更简便的方式来表示,感受到同数相加的加法算式能够用更简练的乘法算式来表达,从而认识乘号、乘法以及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时,经过2+2+2+2+2+2+2和乘法算式:2x7进行比较。乘号前面的2,在加法中是什么数?在加法中没有7,为什么乘法算式中会有一个7呢?7是从哪里来的?又表示什么意思呢?7x2或2x7的结果应当是多少?等等,经过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总结,使小孩们由浅入深理解了乘法的意义。
一堂课下来我很开心,我觉得小孩们掌握得都不错,举手回答得都有模有样。但第二节的练习课让我发现,课堂氛围虽好但与练习效果总是有一些差距,看来这堂课虽然整体上得比较连贯,但还是平淡了些,小孩们可能对“几个几”理解得还是不够透彻。今日这堂课,也让我明白,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能以部分学生能解答问题的情境作为普遍要求,课堂中应设计一些趣味的、开放性的活动,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想,有所收获。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二十一):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明白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构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本事。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拍手游戏
师:课前,我们一齐来玩拍手游戏。教师拍完后,请你模仿教师的动作,再拍一次。
师:教师拍的节奏是每组几下?一共拍了几组?
也就是几个几?
2、三组拍手动作总结:像这样每个算式里所有的加数都相同,我们叫做相同加数。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
师:今日文教师带你们一齐去游乐园逛逛,说说游乐园里都有什么项目?哪些项目跟我们刚才做的游戏是相同的情景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
2、小飞机项目。
师:一共有几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里坐几个人呢?你能圈一圈吗?是几个几?一共有几个人玩旋转飞机呢?你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吗?
3、火车和过山车项目。
师:你能像这样之后回答小火车和过山车的问题吗?请完成学习单中的1—3题。
学生汇报。
4、乘法的认识教学
(1)揭示课题。
师:过山车的加法算式好写吗?(不好写,太长了)那想不想用简便一些的算式表示呢?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能够用乘法表示。今日我们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刚刚的这个加法算式就能够写成2乘7等于14或7乘2等于14
(2)认识乘号及各部分名称。
中间的这个符号叫做乘号。
师介绍乘号的由来。
乘号两边的数叫做乘数,计算出的结果叫做积。
师:在刚刚的加法算式中并没有7啊,乘法算式中的7表示什么呢?那2呢?
师:你能用乘法表示出上头两道题吗?
师:请你观察这三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5、小练习。
完成数学书第48页第1、2题。
三、巩固练习。
师:刚刚我们参观了游乐园,你们想不想一齐进去玩啊?管理员叔叔说了,你们每玩一个项目都得先经过考验才行!我们开始行动吧!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二十二):
【教学资料】
教科书第1~3页的资料,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明白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本事。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明白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情境图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3.解决问题
谁能解决这第一个问题?(1)每层楼有9扇窗户,我想问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共27扇窗户。)你是怎样明白的?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样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4.感知“几个几”
观察上头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这个算式能够说是几个几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每组有几人踢毽?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这样的100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学生列算式)
列完了吗?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简便方法?
4.揭示课题
像上头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能够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习这种方法吗?(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乘法要学习的资料还很多,今日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例1的植树情境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明白什么?
鼓励学生采用不一样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这样求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能够用连加法计算,还能够用乘法计算,用8×4或者4×8来表示。
板书:
8×4读作:8乘4
4×8读作:4乘8
想一想,8×4等于多少?4×8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叫乘号。
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更简便。
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
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观察图,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盆花?)
发现:每次摆3盆,摆了6次,所以是6个3。
加法算式就是:3+3+3+3+3+3=18(盆)
写成乘法算式怎样写?
(2)认识因数。
板书:在乘法里,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
观察上头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能够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看算式读一读,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注意经过卡片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堂活动第2题。
同桌合作,一人先说算式,另一人根据所述摆小棒,然后交换主角活动。
3.课堂活动第3题。
前面我们遇到了:100个3连加的问题,此刻你会解决了吗?怎样写比较简便?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明白了些什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二十三):
【教学目标】
1.经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2.在应用乘法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的本事,。
3.感受乘法的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激发学习乘法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准确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前面课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想用前面学习的乘法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吗?今日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前面学习的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习
二、基础练习,巩固意义
补充题: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5+5=□×□
(1)生读题,独立完成。
展示:3+3+3+3=3×4,5+5=2×5。
(2)思考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第一个加法算式,每一个加数都是3,有4个这样的3,所以能够写成4×3或者3×4;第二个加法算式是2个5相加,相同加数是5,有2个,所以能够写成2×5或5×2。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1.练习一第5题。
(1)第(1)小题。
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采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样得出乘法算式的?
(2)第(2)小题。
仔细观察,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面包?采用什么方法?看第二种方法,你是怎样得出乘法算式的?
观察这两个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初步感受:两个因数,其中一个为1,另一个因数为5,最终的积是5。
(3)第(3)小题。
有多少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所以是几个几?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团体评议。
第1幅图中,是几个几相加?能够怎样列式?为什么?第2幅图中,能够填几个几呢?怎样列式呢?(4×6或6×4)为什么用乘法算式呢?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够用乘法计算。
3.完成练习一第7题
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再团体评议。
4个6相加,你用什么方法计算?和是多少?为什么能够用乘法计算?
2×3=++=+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第一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3个)所以2×3能够看成几个几相加;第二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2个)所以能够看成几个几相加。
4.练习一第8题。
仔细读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什么样的算式才是朋友?
分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小兔子3×4的朋友有哪些?一共有几个朋友?熊猫呢?……
四、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1.完成练习一第9题。
先观察这幅图。
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再团体交流:为什么这两个问题都能够用乘法来解决?
2.补充题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下头每个图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一共有几条边?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3条)。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每一个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一共有多少条边?
小组讨论,团体汇报:
(1)第一个图形有3个三角形,一共有3+3+3=9条边,因为是3个3,所以能够写成乘法算式3×3=9;
(2)第二个图形有4个三角形,包含了4个3,一共有4×3=12条边。
(3)第三个图形有5个三角形,包含了5个3,一共有3×5=15条边。
五、全课总结,概括提升
经过今日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二十四):
【设计理念】
本课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进而经过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引出乘法运算,在理解与运用符号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符号的简洁性、抽象性与统一性,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教学资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1-3。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资料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生成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预设的学习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资料,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本事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所以,仅有让学生获得很多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构成“乘法”的概念。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沿着“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的教学程序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经过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及区别,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观察、分类、尝试、抽象等数学活动,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中发现问题
1.生成算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列算式。
2.观察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分类中提出问题
1.算式分类:让学生将算式按照加数是否相同进行分类。
2.提出问题,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以明快而简洁的节奏点明学习任务,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经过分类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尝试中分析问题
1.尝试创造。
出示情境:怎样准确而快速地表示出“20个3相加”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谁的办法好。
学生尝试用符号以自我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2.有序展示。
预设方法一:3+3+3+......3
预设方法二:20个3相加
预设方法三:20×3
四、抽象中解决问题
1.方法比较:引导学生对生成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
2.符号统一:经过观察与比较让学生明白数学符号统一的必要性。
3.强化抽象:让写出“20×3”的学生阐述“是怎样想的”。
4.揭示课题:在解决加数相同的加法计算时,咱们能够用乘法表示。(板书课题)
5.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本课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再创造,奋力让学生经历“×”这一符号产生的过程,体验符号的意义与价值,感悟符号表达的简洁性与统一性,进而发展符号意识。】
五、沟通中整体建构
1.看图写出算式。
2.看图提出问题。
3.看式想象图形。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数学模型”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
六、总结中拓展延伸
1.总结:今日这节课咱们只是初步地认识了“乘法”这个新朋友,期望小孩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和它成为亲密的好朋友。
2.延伸。
板书设计:
乘 法
6+6=12 2×6=12 2个6相加8+8+8+8=32 4×8=32 4个8相加 ??×3=60 20个3相加 20
【设计思路】
一、关注设计的理念,引领教学的思路。
在课标20xx年版倡导“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本课充分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首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驱动学生学习乘法的需求。而后“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供给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认识乘法的产生的必要性,进而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与应用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二、关注学生的学情,把准教学的起点。
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仅有充分研究学生认知水平,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状况,才能沟通教与学的联系,明白教师要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
1.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三种版本教材分别创设了不一样主题情境图
我们看到不一样版本教材教学情境图虽不一样,但设计意图一致: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中挖掘学习新知的动力。这就说明本课学习情境的创设应立足于这一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就如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设计贴近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为低年级的学生架设生活与乘法学习的桥梁,进而认识乘法。
2.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师认为最好的方法不必须是最好的,学生掌握了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正如课标中指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是“拍板者”。应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设学生乐于理解的教学情境,在逐步地分析、调整中帮忙其完成正确的认识。
三、 关注经验的积累,沟通数学的“形与式”。
提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最大的创新之一。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习主体经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那里所说的“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数学内涵和数学目的,体现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本课的教学中,师生一齐经历了“看图列算式”“创造算式”“看算式写算式”“看
算式想像生活情境”等数学味十足的活动,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数学模型”——“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更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同时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不断积累着各样的“经验”,有活动当时的经验,还有延时反思的经验,有学生自我摸索出的经验,也有受别 人启发得出的经验。这些经验不断地转化和建构为属于学生本人的东西,从中获得并积累可贵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关注思想的感悟,传递教学的力气。
《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认为数学课程固然应当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数学知识,可是绝不仅仅仅以教会数学知识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据此,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其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数学模型,初步感悟数学建模的思想;在解决生活问题时引导学生将加数相同的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思想。而贯穿本课始终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经过形与式的对应、比较与分类,“以形助数”!让学生对乘法学习到达理解的目标层次。
“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够撑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语)。也许每一位数学教师对“一堂数学课对于学生的数学发展有多大的力气起多大的作用”都不应当忽视,因为,不就是这一堂又一堂的数学课汇成学生整体的数学教育的吗?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二十五):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资料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靠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所以,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研究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设计,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再由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种连加算式,进而选择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摆小棒活动之中,并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齐你觉得计算起来怎样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天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忙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构成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我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没有对教材进入深入地研究,比较其他版本教材,择优设计教案,选择教法。上完课,经过课堂效果,反观教材,发此刻乘法概念的引入时,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或苏教版主题图先让学生列连加算式,然后经过比较找相同点体会“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出乘法的概念。再把例1的摆小棒活动作为练习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可能更清晰明了,课堂也更效。
2、课堂的驾驭本事还有待提高。新知探索的摆小棒活动所用的时光太长,学生摆出的图案个数比较多,浪费了时光,使课堂不够紧凑。上课的活力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课堂比较沉闷。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以前备课只是为了教课本而教,并不懂得从纵向——整套教材中理解所要上的课程的位置作用,以及从横向
上研究教材,比较各种版本教材的优缺点,择优而教。就自身来说,也做不到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用心教学。今后应当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二十六):
教学资料
二年级数学上册P47-48
备课时光
10.11
授课时光
10.12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和几个数连加之后安排的。本节课从生活出发,从生活问题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际情景,并且其中暗示着一组组数量相同的数,能够用相同的数相加来解决。相同数相加中的加数是几和几个相同的加数是认识乘法的基础,即算式表示几个几,经过几个几的桥梁作用,帮忙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材第46页的一幅主题图,呈现了小火车、小飞机等情境图。图中蕴含着许多“相同加数”的因素,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加深了印象,这就为引入乘法做了准备。例1是经过学生计算主题图中各项娱乐设施里面的人数,引出了加法计算,为引出乘法的意义做了铺垫。经过观察加法算式,使学生明白像这样的加数,加数必须相同,积累了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教材中“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能够用乘法来表示”也证明了加法是乘法的基础,渗透了乘法的含义。在学生理解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认识乘法,了解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学生亲自动手把其它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并读一读,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乘数、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3、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
教学重点
明白乘法的含义,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能够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能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明白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核心概念
符号意识 模型思想
数学思想
符号化思想 模型思想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一齐玩耍呢,让我们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游乐场。小火车、小飞机等)
那么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能根据图中信息提一些数学问题吗?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生:1.玩小飞机的有多少人?
2.做小火车的有多少人?
3.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其他学生解答,教师板书计算
3+3+3+3+3=15(人)
6+6+6+6=24(人)
2+2+2+2+2+2+2=14(人)
师:那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师:像上头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能够用一种简便方法,也就是我们今日要研究的问题--乘法
创设情景,借助学生们喜欢的游乐设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几个几相加”是学习乘法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经过动手操作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学生对“几个几相加”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习乘法做铺垫。
环节二:探究新知
师:大家观察这几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几连加?
(这几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
师: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叫做乘法。
介绍: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做乘号,乘号的写法是“×”
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5+5+5=15
5×3=15
3×5=15
乘数乘数积
师:怎样写乘法算式呢?我们以
3+3+3+3+3=15为例
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
相同加数是3,就写在乘号的前面。
再数一数,是几个3连加?
把相同加数的个数5写在乘号的后面
3×5表示5个3连加,5个3得15,所以算式是3×5=15,读作3乘5等于15。或者也能够写成5×3=15,读作5乘3等于15。你们能把另外两个加法写成乘法算式吗?谁能够读一读?
生:6×4=24 4×6=24
2×7=14 7×2=14
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得的,同时使学生构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环节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几,能够写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订正。
2.确定对错,错的更正,为什么?
4+4+4=4×3
2+2+2+2+2=2×5
7+7+4=7×3
6+6+6+6=6×4
(相同加数,乘法计算)
第一题,让学生在习题中巩固课堂学习资料,由几个几,引出加法,再变为乘法。
第二题,强调仅有相同加数,才能够用乘法计算。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师: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生: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够用加法计算,也能够用乘法计算。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二十七):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策略:
在比较中认识新知识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哪儿玩?咱们一齐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得这么开心?
课件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他们在玩什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1) 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乘法。
游乐园里的确很好玩,其实在那里还藏着很多数学秘密呢!根据咱们观察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旋转小飞机图。问:每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3人)
一共有几个同学在玩旋转小飞机?
学生分小组讨论。
指名上台数一数,列出加法算式。
3个3个地数,一共有5个3,写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 课件出示旋转小火车图。
问:每个车厢里有多少人?(6人)有几个这样的车厢?(4人)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6+6+6+6=24)
课件出示过山车图。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个2。)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2+2+2+2+2+2+2=14)
(2)观察这几道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些算式的加数都一样。) 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师:数一数,这是几个几相加?(5个3相加,4个6相加,7个2相加。
(3)在2+2+2+2+2+2+2=14中,你明白算式里面有几个2,
(4)每人几只眼睛?20人呢?怎样列式?学生说教师写?看到教师写你们有什么感受?
为了简便地表示像这样的连加算式,人们就用乘法来计算。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
提问:2+2+2+2+2+2+2=14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7个2相加,和是14。) 指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能够用乘法表示。写成乘法算式是2×7=14或7×2=14。
说明:“×”叫乘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
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板书)
2、用乘号算式表示。
同学们数一数“3+3+3+3+3=15”里面有几个3?(5个3相加。)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5×3=15,3×5=15,并读一读。
6+6+6+6=24,那里面有几个6,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6×4=24,4×6=24,指名读算式。
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46页游乐园图
师:观察,你还能找出那些物体的数量也是相同的加数的,能用乘法列算式的。
2、课件出示例2气球图。
(1)仔细看图,一组气球有几个?(5个)有几组(3个)你能连起来说成一句话吗?(每组有5个气球,一共有3组)让学生多说几遍。
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
(2)讨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怎样列示计算?
你能列加法算式吗?5+5+5=15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二十八):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明白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构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经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仅十分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日就来一齐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我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教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二十九):
教学资料: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经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本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本事。
4、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明白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小棒摆成的`小伞图,三角形图,星星图,花边图,小屋和树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生谈话,经过“玩”的谈话引出游乐场,并出示情景图。
师:同学们,今日咱们先谈谈玩的事情,有兴趣吗?谁给大家说说,国庆节放假期间,你去那些地方玩过?今日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游乐场的图片。(出示图片)
二、自主探究,认识乘法
师:今日教师就带小朋友们去游乐园逛一逛。
1、教师想请你们帮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略
4、师小结:用上头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太麻烦了。算式太长了,胳膊都写酸了。
5、有什么好办法吗?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日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三十):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景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明白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经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能够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经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初步逻辑思维本事。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取性。
三、教学重点:
识别相同加数。
四、教学难点:
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一样意义。
五、教法和学法
1.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看图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3.创设思维的环境,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维,注意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六、教学过程
1.抓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本节教学资料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靠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所以再现和再强化相同加数连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新课前可设计如下准备题:
(1)出示:5+4+5,5+5+5
(2)出示:5+5+5+5+5+5
这些算式写起来比较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板书课题)经过准备题,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数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数连加式题的特征,并能初步认识到: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从而为学习乘法做了孕伏。
(3)加强直观,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例题的处理要借助卡片(红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圆形卡片)的直观演示、操作来到达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目的。具体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连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出乘法算式,并指导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定义,并认识号。认识乘法算式要经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实际操作、认真的`观察分析来完成。
2.教学新课
(1)摆红花。新课一开始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在投影片上摆红花卡片,指名回答教师是怎样摆的?(先摆2朵,再摆2朵,最终又摆2朵)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2朵?(板书:3个2)再让学生模仿教师在桌上摆3个2朵,最终让学生用算式来表示一共有多少朵红花?(板书:2+2+2=6)看算式教师问:
①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
②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板书23=6)
③认识号后,师问:乘号前表示连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乘号后表示什么数?提问后教师领读2乘以3,它表示3个2相加得6,叫学生自我再读两次。
(2)摆正方形。教师在投影仪上摆,学生在桌上摆。3个摆一排,共摆4排。核对正误后,师问: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板书4个3)一共摆了多少个?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板书:3+3+3+3=12)能否改写成乘法算式?
怎样书写?说明理由。讨论后回答。(板书34=12)。
(3)出示摆好的圆片。教师直接出示在投影仪上摆好的圆片。然后提问学生:每份摆了几个圆片?摆了几份?一共摆了几个几?(板书45)5个4用加法怎样列式?(板书4+4+4+4+4=20)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列式?(学生写在作业本上,指名学生回答后,板书45=20)
(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用加法算用乘法算2+2+2=623=63+3+3+3=1234=124+4+4+4+4=20xx=20
①横向比较:比较2+2+2和23,说一说23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3+3+3+3和34,说一说34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4+4+4+4+4和45说一说45表示什么?
②纵向比较:比较23、34和45,说一说乘号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乘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的个数)
③综合比较:这三个加法算式为什么都能写成乘法算式?
(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板书: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④乘、加比较:乘法与加法相比,哪种方法比较好?好在哪里?(乘法不仅仅读、写比加法方便,计算也比较简便)(板书: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样经过分析比较,不仅仅揭示了本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饶趣味味的练习,这样能够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构成技能技巧.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三十一):
教学资料: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7页例1及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经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资料的价值。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秋天到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去游乐园玩(出示教科书第46页情境图)。我们一齐看一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好玩的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二)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1)运用多种方式,呈现生活情境中有每份数量相同的情景。
教师出示下图(课件)
教师:用你自我的话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数——请同学们一架一架地数一数,每架小飞机上坐了几个人?
圈——请同学们将每架小飞机上的3个人圈起来。
(学生圈完后教师在课件的上图中将每个小飞机上的3人圈起来。)
说——请同学们说一说,每架小飞机上坐的人数有什么特点?
(2)制造冲突,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教师:想一想,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大家先在心中把这个算式默默地说一遍。
教师:都想好了吗?下头请两个同学一组,开展一个“你说我写’’的游戏,一个同学说算式,一个同学写算式。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观察,了解两个学生相互配合的情景。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反馈交流情景。
教师:在“你说我写”的活动中,有的组两个人配合得十分好,也有的组出现了问题,说说你们在写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有的组写乱了。)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同伴一听就明白吗?(这是5个3相加。)
教师:这样一说,大家就都清楚了,我把算式写出来,看看是不是5个3相加。(板书如下:)
3+3+3+3+3=15
(3)认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的特征,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 教师:观察一下这个加法算式,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了吗?(加数相同,都是3。)
教师:你能说出一共有几个3相加吗?(板书如下。)
3+3+3+3+3=15
5个3
(三)自主尝试,强化认识
教师出示下图(课件)。
教师:小火车里的同学们玩得也很高兴呢!请同学们自我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每节小火车里的人数有什么特点?(每节小火车里面都坐了6个人。)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在上图中将每个车厢的6个人圈起来。
教师:要求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怎样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告诉大家,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吗?(4个6相加。)
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这个算式:6+6+6+6=24。
教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都相同。)
(四)加强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1)借助现实情境,激发学习需求。
教师(出示下图):最刺激的要数过山车了!
教师:请大家用自我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这是几个几?
教师: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
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7个2连加的算式,如下。
2+2+2+2+2+2+2=14
7个2
教师:谁能说说自我在写这个算式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2)借助想象,进一步激发学习需求。
教师:同学们写7个2连加就感觉到麻烦了,想象一下,如果这列过山车再长一些,需要10个2相加呢?20个2相加呢??这时你又有什么感觉呢?你有什么需要吗?
(五)明确乘法的意义,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明确乘法的意义。
教师:7个2连加确实写起来比较麻烦,在数学上有一种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听听小精灵是怎样说的。
教师用课件播放小精灵的话,如下。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三十二):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明白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本事。
重、难点
明白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准备
课件
学案
导案
一、智慧总动员
(观察课件)
1、你能看图写算式吗?
①图1一共有多少梨?(2+2+2+2或4+4)
②图2一共有多少阳光?(3+3+3+3+3+3或6+6+6)
③图3一共有多少星星?(4+4+4+4+4或5+5+5+5)
2、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什么?(如:4个2相加和有2个4相加是一样的;6个3相加和3个6相加是一样的。)
3、如果我说5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你会想到哪个算式?
3、教师报算式你能算一算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如:10个5相加;20个2相加等。)
4、报100个50相加?(学生可能面露难色)
二、智慧大闯关
(一)我是智慧星
1、自学45页做一做上头的资料。
①你自学到了什么知识?(乘号、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②你还有什么疑问。
2、请将黑板上的一些连加算式改写乘乘法算式并说一说:
①他们的加数有什么特点?有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
②体会像上头一样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及“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能够用乘法计算。(A×B或B×A)
③说一说所列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智慧小能手
(课件出示)
以所摆的小伞、三角形和五角星为例进一步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基本意义。
①试着用乘法算式3×6=18或6×3=18算一算所摆的三角形用了多少小棒。
②读出所列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及:6个3相加等于18、
③用乘法算式10×3=30或3×10=10算一算所摆五角星用了多少小棒。
④在小组内说一说所列乘法算式的意义:3个10相加等于30、
教师今日带来了几幅图,请看!
板书算式
报算式,表扬写3个10,2个20等相加的。
这样写下去些到什么时候啊?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计算呢?揭示用乘法。
根据学生的自学情景引导认识乘号,学习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了解乘法的基本意义。
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算出所摆三角形和五角星用的'小棒,进一步体会乘法的基本意义。
检测案
三、智慧大比拼
1、用最简便的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同学?(见课件)
2、做一做(见书的46页)
课堂小结
四、智慧大盘点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在这节课中举了几次手?在今后的学习中你准备怎样做?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三十三):
学情分析:
学习本小节后,对后面学习较难的6、7、8、9的乘法口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且对于学生的运算本事、推导本事有进一步的帮忙。学生能够背诵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掌握“读作”“写作”的不一样要求并能够理解每个乘式的含义。本节的.资料在教材中起着主导的地位,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了5的乘法口诀,而在此后,又要学习更难的6、7、8、9的乘法口诀,所以这节既有承前的作用,又有了启后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2、3、4乘法口诀,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对口令
2、背一背
二三 五五 四五( ) 三三( )
二二( ) 三四 三五( )二五 四四( )
[设计意图]巩固2~3的乘法口诀,到达熟练运用。
3、填一填
5×3=
×5=10
×5=25
×2=10
4×=20
1×5=
×5=15
×5=20
×=25
5×=30
[设计意图]用新颖的复习手段,来帮忙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4、算一算
1)两个因数都是5,它们的积是多少?
2)摆一个需要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要多少呢?
[设计意图]用文字或直观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列式计算
a、2乘3得几?
b、3个4是多少?
C、5个3的积是多少?
d、两个因数都是4,积是多少?
e 、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此练习是为巩固乘法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三十四):
教学资料:
教科书第44~46页例1,练习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明白同数相加能够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明白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本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取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放大图,以练习九的第2题为基本资料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
师: 小朋友们节假日你们喜不喜欢跟父亲母亲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玩呀!
生:喜欢。
师:那今日你们愿不愿意跟蔡教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看看呢?
生:愿意。
师: 瞧,他们玩的多开心呀!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父亲、母亲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有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
师:你能根据你所说的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父亲、母亲坐小火车,瞧;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生1: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
生2: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3.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问题,谁能解答刚才的问题呢?
(1)算一算:(学生解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算式)
3+3+3+3=12 2+2+2+2+2+2+2=12 4+4+4+4+4=20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小朋友们,要分别算出玩各种游戏的人数,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其他方法吗?那么就请小朋友和教师一齐去寻找。
二、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此刻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我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我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能够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 3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能够用乘法计算。之后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
③把写法算式写完整: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能够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我是怎样想的。
5.小结。
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
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能够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巩固。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我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我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能够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一样形式,让学生练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习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能够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习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头两个“”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
经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明白几个相同的数连加,能够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
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了教材“游乐园”的情境导入新课,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很多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的意义。
2、在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时,学生进取投入,思维十分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只要是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3、为了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生活中要培养或引导小孩观察生活中与乘法有关的现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三十五):
一、教学资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50页的资料。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景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明白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经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能够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2、教材的编写意图
“乘法的初步认识”资料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供给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经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3、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伞和小棒,经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
三、学前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过多个数相加的基础上,初步来学习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班学生大部分能掌握,有一小部分不能很好掌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光来辅导帮忙他们理解两位数减法的算理。
四、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明白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明白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
(略)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师:请你选一个自我最喜欢的图案,教师帮你看着时光,看看你在规定的时光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师:小朋友们经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仅有三个数相加,今日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齐,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教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样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5、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学校进行的教研活动中,我讲了二年级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乘法的知识,在新课的导入时,我主要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问学生有关乘法你们了解哪些知识?学生从各个方面说,首先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做一个了解。其次为揭示“相同加数”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意义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巧妙设疑,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本节课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的本事,让学生经过自我活动去探究生成。如新课阶段,教师让学生算一算每个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列出算式。这时,并不规定列加法算式,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有的'列出加法,有的列出乘法算式,然后经过对左右两边算式的观察比较发现加数相同时能够改写成乘法算式,加数不一样时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认识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让学生自我尝试,培养学生的学习本事。
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两种算式的写法与读法不一样。求几个相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写法与读法上。经过观察、比较和概括,到达初步认识乘法的目的,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本事。精心设计的练习,避免了集中练习对学生造成的疲劳感,异常是在课的末尾安排用自我喜欢的方法表示“5×2”的意义,将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体
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由于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情绪饱满,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生充分发挥了自我的主体地位,学习效果十分好。
本节课主要的问题是我没有掌握好学生自学的时光,这个环节放的有点时光多了,导致后面的练习时光紧,这说明教师还是对学生的本事不是太了解,就这一点也期望和其他教师们共同探讨研究一下。